潤松農業實施鹽堿地生態修復,發展林下經濟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

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0-18 16:32:51 人氣: 作者:小編

                    造一片林,營一片綠,修復一方生態,繁榮一方經濟。在東營的鹽堿地上,東營潤松農業公司從植樹造林,到發展生態循環林下經濟、打造復合產業體系,用十年實踐,探索出一條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。在日前東營市公布的2022年度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中,“東營潤松農業公司實施鹽堿地生態修復,發展林下經濟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”案例成為首批五個案例之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建設生態林場,實現鹽堿地生態修復

                    黃河三角洲地區是廣袤、平坦的黃河沖積平原,地下水位高,生態脆弱。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東營市,鹽堿地面積達340余萬畝,居全省首位。許多區域次生鹽漬化嚴重,一些原始生態區域甚至農耕區退化為寸草不生的鹽堿地斑塊。這些斑塊的生態修復成為當地群眾的愁事、難事,也受到當地黨委政府一直關注,采取了許多探索,取得了一些成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眾多探索企業中,潤松農業是佼佼者。2012年開始,作為一家從石油環保行業轉型而來的企業,潤松農業將鹽堿地改良和利用作為長遠性生態產業投資項目來做,先后投資3億余元,從建設生態公益林場開始,由當初600畝的小林場起步,逐步拓展墾利區勝坨南展區林場、墾利西宋紅旗灘林場、河口區義和林場、東營勝利生態林場等4個林場,占地共計1萬余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實踐中,潤松農業堅持因地制宜做好生態修復。在修復過程中,不進行大規模工程措施,保護原有自然生態體系,因地制宜開展微型改良;適地適樹,選擇耐鹽樹種構建鹽堿地森林生態系統,主要林草種類包括白蠟、榆樹、國槐、柳樹、檉柳、板藍根等;在灌溉實踐中,探索出一套沙土地灌溉節水辦法,解決了鹽堿地區生態修復一系列關鍵問題;根據每個林場的地質狀況,在水土條件微改善基礎上,封育一部分自然林草地,野生甘蒙檉柳、叢生柳以及野大豆、羅布麻等原生植物品種形成自然群落,既保留大量種質資源,也與人工造林形成和諧共生系統,豐富了自然景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鹽堿地生態科技創新為企業園區發展提供了支撐。據介紹,潤松農業緊密聯系大學科研院所,開展聯合攻關、自主研發,在生態修復、產業發展、模式探索等方面開展集成創新;與中國科學院、省農科院、省林科院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,在耐鹽植物選育及大面積推廣種植、黃河三角洲地區鹽堿地微改良技術、中藥材飼料配方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專有技術體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良好環境,打造復合綠色產業體系

                    生態林場建成了,環境改善了,如何將生態效益轉變為經濟效益,支撐林場可持續發展?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建場之初主要收入是出售部分耐鹽苗木,但這種‘種樹賣樹’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?!睗櫵赊r業公司茍水民介紹說,公司探索利用林場提供的良好生態環境,發展林下經濟,打造林下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,并以此為主線、多產業并舉融合發展,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據介紹,目前潤松農業培植了六個產業鏈:豬、羊生態養殖產業,禽類養殖產業,中藥材種植及其配方飼料產業,優質玉米、大豆、小麥部分作物種植產業,赤松茸等林下菌類種植,林地生態文旅和食品加工產業。通過以生態養殖產業為主鏈,他們把林地分割成為不同生產單元,畜禽養殖按照林地生態承載量、經濟管理規模、基礎設施合理配套的原則,設置“家庭牧場”單元,穿插分布于廣闊林地之間,開展生態養殖;枝條和作物秸稈等林地廢棄物粉碎做基質種植菌類,既能增加收入,還能增加鹽堿地有機質、土壤菌群,改良土壤,增加土壤肥力;改良后的土壤又可以種植中草藥和作物,由于鹽堿地特性,這些作物營養豐富,風味極佳,從而形成了“種、養、加”配套、一二三產融合的鹽堿地立體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不僅如此,潤松農業還積極打造潤松“小歡豬”品牌,培植產業鏈,年實現銷售收入1.2億元;以林下種植的板藍根為飼料,喂養雞、羊等畜禽,相關產品熱銷,年實現產值1500余萬元;林下赤松茸基地成為采摘“打卡地”,年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;開發市民和外地游客觀光游、中小學生研學游等項目,形成當地近郊游的熱門景點,每年接待游客5萬余人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生態產業培育的同時,潤松農業還積極探索建立健全“訂單農業+社會化服務+五統一”的生態產品生產銷售合作機制,吸引周邊農民參與進來。通過采取“企業做兩端,老百姓做中間”的辦法,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合作共贏。截至目前,已為10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,每年向村集體繳納土地承包租金600余萬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萬余畝鹽堿地上構建起特色生態系統

                    通過多年來努力,潤松農業在萬余畝的鹽堿地生態退化區,構建了生機盎然的黃河三角洲特色生態系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4個生態林場森林茂密、水草豐美、飛禽走獸多見,并基本保留了有黃河三角洲原始地貌特點的生態恢復區。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鳥類和野生動物的家園:西宋“紅旗灘林場”緊鄰黃河,甘蒙檉柳林里既吸引鳥群結隊飛來棲息,又保持住黃河沿岸的水土;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勝利林場,1000多畝的黃河支流永豐河故道濕地,經過幾年的精心維護,原生植被、人工林參差錯落,逐漸顯現出濕地應有的自然景觀,已經成為南遷候鳥群途中的休憩地,每年11月份到此集結、逗留;墾利區勝坨南展堤林場支持黃河流域“生態廊道”建設,明顯改善油田礦區用地生態環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不僅如此,經測定,林場周邊空氣質量有所改善,淺層地下水得到一定凈化、含鹽量減少,土壤得到明顯改善,形成林地植被景觀,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,有效提升生態固碳能力。同時,為“無廢城市”創建提供支持,產業鏈中所有產物都作為資源循環利用,土地、水、空氣等自然資源得到最為節約高效的利用,并實現自然凈化。林下種養基質,不僅可以全部消化畜禽糞便、生產廢棄物,還可以收集消納周圍城市綠化植被廢棄物、荒地野生植被、農田作物秸稈等,實現資源綜合利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潤松農業進行鹽堿地微改良發展綠色產業,還為發展生態可持續綠色產業提供了經驗,為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堿地生態修復、綜合利用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一個可參考、可復制的模式。同時,在企業自身發展基礎上,帶動周邊10萬余畝的鹽堿地生態經濟轉化,帶動周邊15個村農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萬元,比全區平均水平高出50%左右,實現年均增長7%以上,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點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美女少妇图片131,男性自慰网站无码全过程05年,亚洲人成人毛片无遮挡,性色av网站入口